东鼎贸易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热点新闻、国际资讯、综艺娱乐、房产家居、商旅生涯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2-07-23 11:36:27
第七批带量采购平均降幅48%,总体符合市场预期。注射剂仍为主力剂型,多个重磅品种竞争激烈。进口替代持续提速,国内企业市场集中度逐渐升高,多个重磅品种竞争格局即将发生改变。带量采购已进入常态化阶段,推动药企加速转型。北京CHS-DRG 试行创新药械“除外支付”,优质创新药有望突破医保控费限制。
第七批带量采购平均降幅48%,总体符合市场预期。7 月12-13 日,第七批国家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,共有60 个品种采购成功。据人民日报报道,本次共有295 家企业的488 个产品投标,217 家企业的327 个产品拟中选,竞标规模较第五批集采(201 家企业的355 个产品投标, 148 家药企的251 个产品拟中选)继续扩大;按约定采购量测算,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 亿元。拟中选品种平均价格降幅48%,相比前五批国采拟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52%、53%、53%、52%、56%,本次带量采购竞争较为激烈,但平均降幅略显温和,总体符合市场预期。
注射剂仍为主力剂型,多个重磅品种竞争激烈。从采购的药品剂型看,本次采购目录包括注射剂品种28 个,占比接近50%,与第五批集采中的注射剂占比较为接近,注射剂已成为集采的重点领域。本次集采部分品种过评厂家数较多,降价幅度较大,其中,奥美拉唑、丙酚替诺福韦、依达拉奉、替罗非班、奥司他韦、仑伐替尼、米力农的竞争厂家数分别为27、14、13、12、12、10、10 家,相比最高申报价的拟中选价格平均降幅分别为93.18%、96.74%、77.22%、92.46%、84.70%、85.35%、88.69%。
进口替代持续提速,国内企业市场集中度逐渐升高。本次集采中,共有6 家外资企业的6 款产品中选,其中4 款为原研产品,分别为辉瑞的替加环素、安斯泰来的米卡芬净、艾美罗的依巴斯汀、博莱科的碘帕醇,均为注射剂,相比最高申报价的降幅为85.41%、72.72%、80.43%、28.98%。相比口服制剂,注射剂更加依赖院内市场,随着注射剂成为集采重点,跨国药企参与集采的积极性有所上升,但中标产品仍较少。集采主力军依然为国内头部企业,齐鲁制药、扬子江药业、科伦药业、中国生物制药、石药集团分别有16、11、11、9、9 个品种拟中选。随着进口替代持续加速,头部本土药企的优势持续扩大,国内仿制药市场的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高。
多个重磅品种竞争格局即将发生改变:
美罗培南:美罗培南是第一个被纳入国家集采的碳青霉烯类品种,米内网数据显示其2019 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高达60 亿元。据Wind医药数据库,原研厂家日本住友制药占据2021 年样本医院销售的最高份额(48.36%)。本次集采中,住友制药未中标,石药集团、北大医药等6 家本土企业中标,有望大幅加速进口替代进程。
奥美拉唑:奥美拉唑是首个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,米内网数据显示其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达50 亿元。据Wind 医药数据库,原研厂家阿斯利康占据2021 年样本医院销售的最高份额(32.85%)。本次集采中,由于过评厂家数达26 家,奥美拉唑的降价竞争尤为激烈,10 家中标企业的报价相比最高申报价的降幅均在90%以上,而阿斯利康并未中标,预计奥美拉唑在院内市场的进口替代过程将迎来明显提速。
吗替麦考酚酯:2021 年样本医院销售额10.24 亿元,其中罗氏占据51.48%、 中美华东制药占据43.40%。本次集采中,罗氏未中标,而中美华东制药以相比最高申报价的最小价格降幅(61.87%)中标,另有先声药业、海正药业等5 家本土企业中标。
替加环素:2021 年样本医院销售额9.83 亿元,其中辉瑞、翰森制药、中国生物制药分别占据30.65%、27.88%、19.27%。本次集采中,除辉瑞、中国生物制药中标外,另有奥赛康药业、扬子江药业等6 家本土企业中标,翰森制药未中标。
硝苯地平(控释剂):2021 年样本医院销售额9.06 亿元,其中进口厂家拜耳占据主要份额(92.79%)。本次集采中,拜耳未中标,扬子江药业、上海信谊天平等5 家本土企业中标。
奥曲肽:2021 年样本医院销售额8.58 亿元,其中进口厂家诺华占据主要份额(56.67%)。本次集采中,诺华未中标,人福药业、国药一心等8 家本土企业中标。
带量采购已进入常态化阶段,推动药企加速转型。第七批带量采购规则基本沿用此前方案,常态化带量采购规则已逐步稳定,后续对市场冲击有望逐渐减弱。
带量采购的重心已逐渐向注射剂领域转移,推进步伐逐渐加快。预计临床用药大、采购金额高的仿制药重磅品种(包括注射剂)将不再是药企的利润增长点。带量采购更多是推动医保资金的腾笼换鸟,以及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。未来药企销售能力的重要性将逐渐弱化,创新转型预计将是药企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途径。
北京CHS-DRG 试行创新药械“除外支付”,优质创新药有望突破医保控费限制。7 月13 日,北京医保局发布文件《关于印发CHS-DRG 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(试行)》,试行CHS-DRG 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,将针对满足条件的创新药械进行CHS-DRG 范围外的据实支付。产品除外支付的条件主要包括:①创新性较强,如三年内获批上市、三年内新增获批适应症、三年内被纳入国家医保等;②临床效果较传统药品/医疗器械有较大提升;③对DRG 病组支付标准有较大影响。在DRG/DIP 改革提速的背景下,本政策的出台对于创新药的支付环境释放了利好信号,既大幅提高了创新药对患者的可及性,也显著改善了优质创新药的盈利预期。基于临床有效性和创新性的优质研发,有望带领药企打破医保支付的控费限额,临床疗效更优、上市速度领先的创新药将成为药企发展的最核心要素。
风险因素:药品降价导致企业利润降低风险;未中标品种销售额下降风险。
投资策略。带量采购常态化,对于市场冲击逐渐减弱,创新药有望成为药企核心竞争力。建议关注:研发管线丰富、商业化建设成熟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、复星医药、翰森制药、石药集团、丽珠集团等,以创新研发为驱动、国际化布局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百济神州、君实生物、信达生物、荣昌生物、诺诚健华、艾力斯、天境生物等。
(文章来源:中信证券)
文章来源:中信证券